【华南城网】这一年,微信公众号集中发力。功能的完善,领域的细分,广告平台的上线等等,都让公众号的活跃度越来越高。简单的说,公众号这一年只做了4件事,虽然慢,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微博化”进程。
2014年,公众号走了哪四步?
去年12月10日,微信的“微社区”正式对微信公众账号开放内测。公众号可以在自己的微社区中发布信息,而用户在登录这个公众号的微社区后可以根据所看到信息进行评论——类似传统论坛的“发帖+回帖”的模式。现在,微社区仍然处于运营状态,但是活跃度很低。
那个时候,为了避免过多的营销信息充斥用户列表,微信的服务号一个月只能推送一条消息,公众号传播信息和营销的能力有限,用户获取的信息数量也有限。“微社区”也许是为了化解这个问题而生。但很可惜,它不仅完全没火过,而且很快就被人遗忘了。不仅如此,在发布的第二天,阿里就通过微博发表《腾讯,请给创新留点机会》指责其抄袭来往的扎堆。
5月13日,微信公众号开放自定义菜单。如果说之前微信公众账号自定义回复的互动,让它向 App 迈进了一步,那么现在借助自定义菜单界面,公众账号已然是一个微信端的轻量级应用。服务号可获得所有高级接口权限,包括语音识别、生成带参数二维码、获取用户地理位置、用户分组接口。
自定义菜单最大的优点是减少了用户的认知门槛,可以将公众账号里的重点信息入口直观的暴露给用户。当用户进入到公众账号时,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相关服务,只需要点击,简化了指令交互的方式,提供了更低门槛的入口。
7月23日,微信公众号再做调整:新增图文阅读次数,图文消息底部新增点赞按钮。这一次的更新主要有两个利好:
1. 用户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文章热度及阅读效果,增加用户的活跃度和互动
2. 数据公开后,广告主可在广点通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阅读量大,点赞数高的账号进行投放,提高推广效率。
走出的这一步虽然看似微小,却预示了微信公众账号数据将更加公开透明的发展趋势,增加与用户互动形式的同时,也意味着微信长期保持的弱营销属性将被打破。
12月19日,微信公众号内测评论功能。坊间传言这样的设计此前微信就尝试过多个版本的评论系统,但最大难点在于网络公开信息的审核,此前的评论系统都因为存在大量政治敏感或其他敏感信息而无法上线。成为公众号的粉丝,就可以评论,评论的规则定稿传言有三:
1. 用户可以看见所有的评论
2. 用户可以看见运营者精选的评论
3. 用户可以看见好友的评论。
公众号真的走对了吗?
微信在做的事情,就是去中心化,把公众号从一个封闭的环逐步开放,弱营销属性也逐步增强。但为了避免它成为下一个微博,公众号的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先内测,不合适立刻砍掉。
微社区做为一个大胆的尝试,显然是失败的,很多用户甚至没有体验过它或者点开过却不知道它的名字,最近内测的评论功能看起来更像是它的续集。“微社区”刚上线时,大众对它寄予厚望,评论和现在的“评论功能”如出一辙,可以增强用户的活跃度、弥补公众号用户之间无法互动的短板、有效的激发用户参与内容建设和话题互动的热情等等。这些重任似乎“微社区”已辜负,如今开放的评论功能倒是很有可能统统实现。
今年7月,微信的广告平台功能上线,广告主可以在订阅号上投放广告,这对用户来说意义并不大,却使得公众号的每一步改变都多了一层意义。
首先,自定义菜单的上线对公众号来说是一种完善,就像要想卖一个好价钱,得先把产品磨的好。其次,阅读次数、点赞以及评论功能,都是公众号活跃程度的横纵向指标。以往订阅号处于封闭状态,广告主想投放广告有所顾虑。
现在,随着多维数据的公开,广告主可以准确的估量一个公众号的用户规模以及单篇文章的传播效果,投放效果的提升,会吸引更多人为此付费。
总的来说,2014年公众号的四大步,一步一步的改变着其一对多的交流形态:
对用户来说,公众号的几步优化增强了互动性和使用黏性,在激发了用户的参与感的同时,还提升了微信的活跃度;
对公众号来说,用户的喜好变得更透明,发布内容的反馈也有了更明确的诉求通道。这都增强了公众号的变现能力,引导公众号更好的经营。
不过,开放评论后,“微信微博化”再一次被人重提,有众多网友指出公众号的每一步改变虽然慢,但都在向微博的呈现方式靠拢。不过,现在的微信如日中天,即使有众多匪夷所思的设计逻辑,用户也只能被动的去适应了。
可是如今微博已死,微信的下一步会怎么走?
本文原载虎嗅网 经 华南城网知商讯 频道 编辑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Sup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