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城网讯】苹果、谷歌再次撩动业内从业者的智能家居小神经儿。5月29日谷歌I/O 大会发布“Project Brillo”系统,进军物联网(IoT)和智能家居领域。苹果在WWDC 2015宣布iOS9中HomeKit首次引入iCloud连接功能,未来将允许用户通过iCloud实现对HomeKit相关智能家居设备进行远程控制,虽不是大会焦点,但毕竟了胜于无。近几个月来已有数家家具公司对HomeKit 平台进行适配,宣称系列HomeKit硬件产品将发布。
智能家居的风口真来了吗?是否已经走入现实呢?中小创企业是否可以很快分一杯羹呢?
一、智能家居从喧嚣走向现实,理想与趋势的美好不能掩盖骨感的现实
毫不避讳的讲,个人对于智能家居的判断一直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有人会蠢到去说智能家居、万物智能不是大趋势。那些宣传片中的场景是如此美好吸引人,以至于会让众多参与者暂时忘却现实的骨感,飞蛾扑火般投入,所谓的产品体验、成本价格、系统平台、标准等统统被选择性回避。
笔者也曾参加过去年的智慧家庭高峰论坛,与去年相比,今年最明显的变化是谈论风口、画饼热炒的阶段已过,业内对此已经无感,聚焦服务落地成为焦点,智能家居到了必须要拿出点干货的时候了。从空谈概念到有实实在在的服务落地,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芯片层面,Marvell产品应用广泛,其MCU + WiFi智能物联模块已经被用在小米插座、小米空气净化器等智能家居产品,以及各大家电品牌(格力、志高、TCL等)的空调、智能厨电等产品中。端/物的智能化成本将持续降低,据悉,小米去年和Marvell合作的智能模块成本为22元;今年计划做到15元,明年底做到10元以内,进一步降低智能硬件的开发成本。
产品层面,各家更加注重完整解决方案的提供,而非仅仅单点产品的布放。海尔的智能家居体验馆广受瞩目,海尔U+智慧生活平台已经构建了空气、美食、洗护、用水、娱乐、安全、健康七大智慧生态圈,侧重提供安防、家电控制、家庭生活数据分析、健康生活指引等功能点。而智能机器人被称为是真正实现智慧家庭的关键,它的成熟可推动家庭场景中的服务自动化。
云平台层面,云智翼等方案提供商则注重搭建接入平台,向家电厂商提供兼顾,设备连接和管理、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功能。
虽然有上述服务落地,但参会后的第一直感仍是“伪需求”仍然大行其道,那些烘培啊、温感/烟感检测等不提也罢,安防可能是智能家居中最现实的一个需求,但真是刚需吗?其实也未必,只是一个最接近刚需的需求!在深圳展会上,你会看到做智能安防的厂商比比皆是,大家的产品、设计、体验大同小异,业已接近“滥”了。
那么,驱动智能家居发展的驱动力在哪里呢?
二、当下智能家居的两大驱动力:传统企业的竞争驱动是现实需求,互联网势力的侵入将面临回归。
智能家居是物联网的一个分支,实际上万物互联一直高烧不退,而物联网存在的前提就是物/端的智能化。所谓智能化至少有3个特征:1.能联网;2.可控制交互;3.感知能力。正如前文智能控制模块成本持续下降所述,在过去的1年中可以深切的感觉到业内在物的智能化方面的进步。
个人认为,万物互联中“物/端”的智能化驱动力源于内生竞争动力驱动与互联网(外域)势力侵入的驱动。
对于传统“物”的制造企业而言,需要新的热点,所谓智能化更多是想增加卖点,如同蛋糕上的樱桃。比如传统家电企业、房地产企业,所谓互联网+转型是第二位的、被迫的、被时代推着往前走,首要的目标依然是卖家电、卖房子。此定位下,必然要求智能化的同时成本不能大幅提高。虽然前述智能化成本在降低,但始终是道坎。当这种智能化成为普遍性刚需之后,其溢价/支撑能力也将随之消失。
对于互联网新势力而言,2014年以互联网思维来做的所有智慧家庭化都不算成功,包括小米。在智能手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他们急需寻求新增市场,并且仍然遵循互联网式的思维,有用户就有一切,这种模式当下面临两点困境:1是智能硬件不同于软件APP,后者的边际成本效应趋近于零,而硬件则是真金白银的投入,虽然智能化成本在降低,但始终是道坎,更加重了这种困境;2是当下智能家居需求是碎片式,难以起量,没有海量的端,也就谈不上大数据等服务。
上述两种驱动力,从急迫程度而言,传统企业更甚。在竞争驱动的羊群效应下,将推着所有的智能家电厂商不得不都做“智能XX”之后,不支持智能的产品将被贴上“OUT”的标签,消费者“被智能”升级,也许用户当下并不需要这些智能,但也可能成为一种标配(特别是在加量不加价情况下),因为没有人敢于与趋势做对。
在这种发展驱动力下,智能家居需求的真相是什么呢?
三、现阶段,智能家居到底是需求驱动还是创新体验激发潜在需求?
在智能家居需求这个问题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人/观点:第一类会一叶障目,为赋新词强说愁,一味美好的前景,创造“刚需”;另一类是Just看到“伪需求”,苦于刚需无处寻觅。
个人理解,需求之于产品一直都有两个方向:1是规模需求驱动式,满足用户需求;2是创新体验激发用户需求,引领用户。前者往往适用于成熟产业的稳定期,后者往往更适合于新兴产业,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用户并不知道他是否真的需要什么,直到你拿出产品让他体验。
对于智能家居而言,个人认为远没有第一种规模需求驱动阶段,正处于第二种类型的早期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不应试图满足普遍性需求,也不适宜走成本控制路线。首先应满足科技先锋用户需求,分摊前期成本;(市场领导品牌)培育市场,(众多跟随者)等待起量,成本下降,飞入寻常百姓家(分一杯羹)。当下而言,在互联网模式与资本力量介入下,这个过程将被大幅压缩,甚至一步到位。
在创新体验激发潜在需求阶段,市场呼唤英雄!
在深圳论坛上,你可以看到被“生态”所包围,众多企业言必称生态,小米生态、乐视生态,海尔生态……,好像不加个生态都不好意思出来玩儿。
四、智能家居生态仍是漂浮的神马浮云,对于中小创企业莫轻易谈生态。
产品才是智能家居照进现实的根本,也是中小创企业的唯一救命稻草。
很多人会问,这么多生态,哪个会脱颖而出?个人认为,最终胜出的一定是提供最优产品的,而不是生态空谈家。用户直接体验的是产品而不是生态。现阶段,智能家居的产品相比商业模式更加重要。所谓“标准”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最后剩下来的主流就是事实标准。
产品、实实在在的好产品是智能家居从理想走入现实的根基。在憧憬着无限美好愿景下,众多创业者进入到智能家居行业,做单品的,做系统解决方案的,做生态的……在产品技术、渠道、供应量等方面,面对BAT大鳄,中小创小伙伴几无机会。但前述智能硬件与软件APP的本质差异、智能硬件/家居的海量品种、碎片式需求等特性下,中小创企业总有生机,并且可以自己掌握命运,那就是产品制胜!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技术和产品是唯一自己可以把控的,做一款极致的产品是小企业的唯一资本,虽然要做到一直被抄袭而不被超越是很难的,但却是小企业的不二法门。因为即便是被收购,路人甲也是无人问津的。
在广州智能家居展览会上,初创企业睿祺RICI的展台广受瞩目,产品品类丰富,6个系列60余款产品,致力于做高端智能家居产品与系统方案提供商。产品风格上,个人认为是“苹果+西门子”的混合体,堪称惊艳。展台上RICI要求参访者必须佩戴提供的手套才能触摸产品,这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对自己的技术与设计有极大的自信,视自己的产品为艺术品,由此管中窥豹吧。走高端路线,当然价格也远远超过其他厂商。据说已经得到资本大鳄与乐视、京东等互联网势力的关注与合作了。个人认为,RICI未来仍有众多的不确定性,但其做法值得一些初创企业借鉴。
因为,这牵扯到一个问题,就是智能家居初创企业的切入点问题,个人观点是初创企业不要妄想走拼成本的不归路,因为你毫无胜算。
五、高端还是低端?其实只有如何做好高端的问题!
智能家居从高端切入是条正确的艰辛路,借船出海是生存所迫更是捷径,但选好船很关键。
高端切入,核心在如何塑造高端品牌,做好产品这一根本砝码的前提下,必须要借力。如今的智能家居中小创企业有哪些力可以借呢?
1借自己的力量
借自己的力量的终极目标是啥,当然是做出一款卓尔不群的智能硬件/家居产品,技术?设计?体验?都可以!前文所述,这是初创企业的砝码!
2借资本的力量
融资的手段不再枚举了,核心在于要能拿到资本,用明天的钱养活今天的团队面对今天的竞争度过风来前的日子。在今天,如果一个企业不能玩转资本,那成本的几率大为降低,因为大家都是在拿未来的钱在拼当下的竞争。比如nest,如果不是谷歌效应,会有那么火?
3借传统土豪之力
智能家居自然是放在房子里的,传统土豪,当然首选房地产厂商,比如万科。对于动辄数百万级的房屋而言,10万以内的智能化费用,简直是小case。以前的智能是宽带入户,现在不整个智能家居系统还好意思叫豪宅吗?培育用户智能升级,近朱者赤,打进豪宅里逼格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永远是离成功最近的,何况这个巨人并不像BAT/小米/360那般具有狼性,这里面最大的风险是需要占坑。你的资本仍是你的产品!
4借价值链上下游之力
当下智能家居价值链的主导者是谁?互联网厂商?运营商?芯片厂商?尚不清晰!谁是最佳拍档?其实各有合作点,看你看重哪一点。加入google生态、小米生态、乐视生态、京东生态……还是苹果生态?傍上苹果生态或许可以鸡犬升天,如不能,体验上以苹果为标杆,加入XX安卓生态又何尝不可。如有更大的梦想不想沦为XX生态君的研发培训部门,就要控制好亲密度,防止被某些厂商掏空后摆一刀。
结束语:天亮的时候,要在!
最后,用一个寓言结束,公鸡叫,天会亮;公鸡不叫天也会亮;关键是天亮的时候,你是否醒着?醒的太早你在熬夜,当真正天亮时你熬不住却睡过去了。活下去,才能等到太阳升起!
责任编辑:Sup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