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南城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华南城网首页 > 热点新闻事件> 新闻公告> 详情

无人机的泡沫:成为大众消费品还很远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7-13 20:33:58 打印

  股市动荡时期的好处是潜在很多机会,坏处是当人的欲望高于潜在的机会,那就会催生泡沫。这种泡沫有两个明显的表现:一个表现是某些公司会被过高估值,另一个表现则是会出很多跑在时代前面的产品。如GoogleGlass这类,Pepper估计也是这样,无人机在2C上则更可能是这样。无人机这行业刚需是有的,但在2C方面显然是被高估了。
 
  无人机不会成为大众化消费电子产品
 
  虽然我们很难精确预计未来,但如果非要给可想见的产品按成为大众化电子产品可能性高低排个次序的话,那手表先于Pepper这样的机器人,机器人则先于无人机。
 
  为说清这问题,要先说下什么是大众化电子消费产品。维基上其实没这个词,但我们可以尝试去定义它。
 
  如果拿Pad类产品做参照,那这里大众化的门槛大概是每年全球销售2亿台。横向对比一下会对这数量背后的含义感触更深,PC年销量最多的时候大概是3.6亿台,而智能手机2014年全球大概是10亿部。看这个数字立刻可以明白为什么移动互联网比之前的PC互联网关键。
 
  成为大众化电子产品之所以非常关键,是因为它决定一个产业的体量。游戏机销量其实也不低,但最多支撑出任天堂这样的公司,但对比微软、Intel、Google、Facebook等就可以直观感受到大众化产品与非大众化产品内涵价值的高低差异。
 
  是否是大众化产品潜在有类似这样的含义:如果是大众化的,那就可以支撑出一种独立的、规模庞大的产业系统;如果不是那可以有几家不错的玩家,但规模上可能就和任天堂差不多。
 
  这中间好像蕴含了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旦销量超过某条线,事情的本质含义就变得不一样了。
 
  有了这样一种认知,再回到无人机,就可以发现要想预测这行业的未来首先要判断的就是这是不是一种大众化电子产品?
 
  对这问题答案其实是非常肯定的(不管从需求场景还是其他因素来看,都是这结果):在2C领域,无人机在可见未来不是大众化消费电子产品,如果非要把各种面向未来的产品排个可能性高低的话,那就是这节开头那次序。
 
  对未来的判断有点像手艺活,我们其实很难说什么是绝对不可能的,但可能性的大小在时间轴上的分布差别很大。100年后可能人都活在罐子里,所以无人机就成为必备品,但这么猜测未来毫无价值,和坚信人能修炼成仙差不多。合乎某种必然性往往是判断未来的前提。
 
  无人机的行业应用反倒是不用特别说,因为它本来就已经被很广泛的应用着,比如地图测绘、农业、建筑等。但无人机有今天的人气,显然不是因为它的行业应用。
 
  此外,政府对无人机飞行还有一定的限制。如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要求商用无人机运营商持证飞行,而且要遵循一些飞行规则。日本日本政府则拟立法管控无人机,购买时需确认身份。其他大众类消费电子产品没有这般限制吧?
 
  数据源的价值
  
  要想彻底的分析无人机这行业的前景,那除了估计它能不能成为大众化消费电子产品之外,还要估计它会不会产生某种衍生价值,而要想估计这种衍生价值,则需要对产品做点分类。
 
  对互联网世界可以用很多不同的视角进行分类。比如社交网络、SaaS、机器智能等,每种分类背后都可以折射出一种分类系统。这其中有一种分类系统对分析无人机的价值比较有帮助,这种分类系统是:端、云计算/机器智能、数据源。上一节说的是无人机在端上的价值,但要想全面看待这行业,也还要估计无人机在数据源上的角色。
 
  我们这世界的数据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但显然还没有彻底完成。人们在虚拟世界的足迹已经被记录的比较清楚,比如消费记录、聊天记录、浏览记录、甚至开房记录已经存在在那里了,只要有人能打破权限的边界,那就可以比较充分的对一个人进行画像。但终究还是会缺失和现实世界深度相关的部分,比如无人机企业经常展示的运动跟拍等。
 
  数据未来会成为互联网世界的战略级武器。比如高德、四维这样的企业拥有数据,突然间它不提供给第三方了,那依赖于地图的企业基本就挂定了,这和武器或者石油的性质确实有点相似。所以无人机可以普遍拍摄的数据无疑是有价值的。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无人机企业真的可以成为数据源的所有者吗?
  
  这显然也比较困难,时代的发展已经永久性的摧毁了某些可能性。比如说:开源模式的存在,导致在新领域里微软那种License模式已经很难行得通。与此类似技术和开源的发展也让独占某种数据源这种事请变的困难,至少2C市场是这样的。
 
  所以说拥有终端的很难拥有数据最根本的原因是选择权的扩宽和开放精神的发展。
 
  选择权扩宽说的是无人机虽然看着很好玩,也有科技含量但从瞬间冒出几百家企业来看这并不是壁垒很高的行当,这样一来在行业应用上不太可能有企业愿意选择需要让渡数据所有权的产品。这就导致在行业应用上无人机企业不可能拥有数据。
 
  开放精神的发展说的是总是有人愿意用更开放的体系来赢得用户,比如说:《免费》《长尾》作者创建的3DRobotics就彻底的拥抱开源。在这种前提下无人机企业几乎不可能打造一个封闭的体系来独占相关数据。直接讲就是无人机虽然能采集各种数据但其实和数据所有权基本没什么关联。
 
  再结合下节要展开的摩尔定律,无人机企业的地位就会变得比较微妙。
 
  摩尔定律造成的急流险滩
 
  在所有和IT相关大企业里转型最大的很可能是IBM。在10几年前,我们都知道IBM是个做PC的公司,现在的IBM则把大量的硬件相关的业务都剥离出去了。这里面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摩尔定律。摩尔定律也许会造福人类,但确实会让纯硬件企业活的比较辛苦,你做的东西必须在特定的周期卖出去,否则就砸自己手里了。
 
  一个显然的结果是大市值的公司很少有硬件公司(留下来的基本是有高技术附加值的公司如Intel、思科、高通),这里面比较另类的是苹果,苹果通过一体化打造了一种能相对比较好的对抗摩尔定律的方式,进而能自己控制产品的节奏。这过程中有多少是软件的功劳、多少是工业设计的功劳其实是说不太清楚的。
 
  别的公司就不太行,国内互联网公司做手机往往看重的是它是最关键的终端和入口,而不是想从硬件上赚钱。
 
  这点对无人机这行业的未来显然有重要含义。
 
  如果无人机既不能成为关键入口,也不能成为拥有数据源的据点,那无人机企业很可能变的像一般的硬件企业,这就会与现在的火热更加的不相匹配。
 
  无人机如果真的变成类似电脑的产品,那无人机企业最好的发展结果也就是成为无人机行业的联想,同时由于市场本身的体量原因其规模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联想的层次。
 
  未来端、云/机器智能、源的格局演化里,更可能胜出的是云/机器智能,因为端、源有可能都会分化的非常厉害,而不会产生巨头。
 
  现在的各种产品里电商是偏向于云的,工具类App是偏向于端的,而IM则是两边差不多重要,但如果终端不断分化,而云端不断集中,到时候无人机的企业的江湖地位很可能会变的和幼儿持重金过市差不多,到这种情形下它差不多就变成另一种地图企业了,很难自己活下去,而需要有人领养。
 
  真到那这种形势下,它就不会再是一个比较独立的领域了。而无人机这行业的明显出路则是学互联网企业,在手机上衍生出其他价值。其他的选项,如拉开技术差距、打造苹果那种一体化体验,相对而言好像都更难一些。
 
  小结
 
  端上的产品确实正在分化,但做终端类产品的公司如果拉不开技术差距、又没法打造苹果那类一体化的体验,又没有像互联网企业那样衍生出二次价值,长线来看其实是不太乐观的。摩尔定律和激烈的竞争会导致每个领域都会上演PC、硬盘、电视那种激烈竞争的场景,这是新硬件公司必须注意的事情。

责任编辑:Superman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南城网及其关联网站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华南城网(www.csc86.com)”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焦点资讯

更多>

重磅专题

华南城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