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南城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华南城网首页 > 热点新闻事件> 新闻公告> 详情

商机再现:当广告遇上可穿戴设备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7-15 16:58:54 打印

不久前,浩腾媒体发布了一个关于消费者对移动广告态度的报告,其中指出消费者对移动广告的态度多种多样。绝大多数人(89%)都对移动广告感到反感,但同时又有75%的人认为移动广告是有趣的,甚至94%的人认为是有必要的。
 
  显然,大众对于广告的态度是矛盾的,可以有,但不愿意被粗暴地对待。另外,进入可穿戴设备时代,至今还没有明确的案例或者数据能够说明,用户能接受怎样的广告形式。但相比同样的广告在电视上或者手机上,和出现在用户的智能眼镜或者智能手表上,肯定后者会更让人感觉到自己的私人空间被可恶的广告入侵了这一事实。
 
  虽然,定制广告、精准投放已经成为广告行业接下去的发展常态,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与广告商之间的矛盾,但入侵用户生活,强迫用户接收的性质没有变,而进入可穿戴设备时代,消费者和广告商会出现一种全新的关系,即将由可穿戴设备把关哪些广告,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出现在用户的眼前,最大程度上让广告以一种辅助用户更好生活的信息状态出现,同时也发挥广告本身的价值。
 
  IDC最近做了一个研究发现,朋友圈推荐好的东西又不是广告最受欢迎,换句话而言,你只要推荐的是符合用户心理期待的好东西,是不是广告已经不重要了。
 
总而言之,可穿戴设备会逐渐模糊市场营销与生活的界限,而消费者与广告商之间的关系也将重新被定义,未来哪一天,会出现新的一个词代替“广告”也很有可能。
 
  3、大数据商业化与个人隐私之间的矛盾
 
  商业似乎跟个人隐私天生就是对抗的,特别是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的今天,随着数据计算分析能力的不断提升,那些有意于利用这些数据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数据化的零碎信息拼凑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每个人的周边仿佛有千万双眼睛在盯着你,以全景式方式洞察着你。
 
  对于置身其中的用户而言,一方面渴望大数据时代给自己带来更为贴心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忧着自己的隐私安全遭受侵犯。这种焦虑从谷歌眼镜在发布过程中屡屡受挫就能体现,即使谷歌眼镜事实上什么也没有做。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开始强烈感受到隐私泄露的威胁,而可穿戴设备时代,显然是加深了这种威胁,因为可穿戴设备的核心就是个人数据价值的挖掘与利用。于广告而言,可穿戴设备为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营销平台,让广告变得更具侵入性,而同时也让个人隐私问题显得更加扎眼。
 
  大数据的商业化实质上就是一场商家与商家之间,用户与商家之间的隐私交战。对于商家来说,谁更靠近用户的隐私,谁就占据了更多的机会;于用户而言,如何在享受大数据时代给自己生活带来便利的情况下,使自己的隐私尽可能地得到保护。事实上,这二者是矛盾的,处在一种此消彼长的拉锯战中。比如,广告商只有越多地知道消费者的真实想法,才能更精准地投放广告,而真实想法又往往不能光明正大地获取,具体怎么获取大家懂的。消费者的恐慌则出自对二者关系未来将如何发展的不确定性,谁也不知道哪天商家会得寸进尺到什么程度,而用户将与商家因为隐私问题将搞得如何不可开交。
 
  因此,如何在可穿戴设备时代,于大数据商业化与用户隐私保护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是这整个时代都无法绕过的一大问题。欧盟的“被遗忘的权利”允许用户删除认为侵犯到自己隐私的信息,这是欧盟关于大众隐私保护迈出的第一步,或许会收效甚微,但至少已经在提示所有人,大数据的商业化是大势所趋,而个人隐私保护也正在随之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响应,未来,将在法律层面赋予每个人去捍卫自身隐私得到保护的权利。
 
总的来说,在可穿戴设备时代,广告的形态、价值、载体都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商家们而言,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价值蓝海。

责任编辑:Superman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南城网及其关联网站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华南城网(www.csc86.com)”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焦点资讯

更多>

编辑精选

更多>

重磅专题

华南城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