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有关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日常新闻并未引起大家重视。即大众点评、唯品会、亚马逊、当当等40多家电商平台接入蚂蚁金服的消费金融产品“花呗”。
此前,花呗只是“寄生”在淘宝、天猫的业务上。笔者也曾接触过一些互联网消费金融创业者,他们一致认为,自己与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的优势是能跨平台,且蚂蚁花呗与京东白条都是服务与自己的电商产业链,平台电商间的竞争关系决定了在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上会形成天然隔阂。
花呗走出淘宝系,互联网消费金融混战打响
但随着花呗走出淘宝系,之前互联网消费创业者所说的孤立现象已经打破,所以对多数互联网消费金融创业公司(网购分期类产品)而言,与巨头正面激战已无法避免。对于此话题,笔者询问过两家互联网消费金融创业公司,其中一家以“暂时不便回答”进行了回绝,另一家未进行正面回答。可见,互联网消费金融创业公司并不想将此话题放大。
电商巨头在消费金融推进最早的应该算京东。在2014年2月 “京东白条”正式对外公测,主要面向部分有公测资格的京东会员,支持3-24期分期付款,提供最长30天的免息期。到10月份,京东又推出“校园白条”。
12月,蚂蚁金服的花呗开始公测,试运行阶段放出的消费贷款额度不超过5000元,今年4月正式上线后,在消费额度进行了放宽,可根据用户此前的购物消费金额,还与个人信用数据相关。
具体的产品形态方面,花呗和白条最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赊销,另一类是分期付款消费,后者是主流。与之对应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创业公司,比较有代表性公司为趣分期与分期乐。这两家公司成立均不到两年,但在2014年内都取得了过亿美金融资。
还有一类是由银监会从2010年开始试点发牌的消费金融公司,其中大部分有银行背景,而又具备互联网金融性质的当前只有“马上消费”,由原京东联席懂事长赵国庆于2015年初创立,6月底开始在重庆地区进行试运营。
此外,还有人人网旗下的人人分期,99分期、Wecash闪银、爱学贷、优分期等。 如今,购物分期消费混战已经打响,而大部分分期类产品对BAT表以“合作共赢”姿态,的确,支付宝就是这些分期类产品的一种重要在线结算方式。
此前,赵国庆对笔者说,“阿里、京东、苏宁(消费金融)只能在自己的生态中进行。我不做闭环,切入他们的交易场景,我只做风控、放款,然后银联、支付宝跟我连接就好了。”
然而,当前分期类产品与支付宝(蚂蚁金服)亦敌亦友的关系愈加明显,对前者而言,支付宝是工具合作伙伴,但是要支付渠道费用的,支付宝并不排斥,而自己推出花呗,就是要在在渠道收入之外,攻下更广阔的消费金融市场。
与此同时,互联网消费金融创业者已开始警觉,一方面,他们顾虑是支付宝既是自己业务的重要渠道,用户基础庞大,难以割舍。另一方面,花呗除了消费金融的业务属性外,在淘宝系外的平台正以支付工具的形态嵌入,无论是用户使用效率还是结算效率,花呗的优势明显。
上升到阿里消费金融战略上,其部下两步大棋:1)2014年牵头筹备浙江网商银行已于今年6月开业,其消费信贷业务未来可与花呗打通;2)今年年初,推出信用管理工具“芝麻信用”,在上月新版支付中更新了信用积办签证,成为花呗用户的资质审核主要途径。
花呗作为阿里消费金融业务的“排头兵”,走出淘宝系的步伐要加快。蚂蚁花呗运营负责人郝颖表示,按蚂蚁金服的计划,今年上半年,80%的主流电商平台都已经用上花呗,而且还将有大量的线下场景支付花呗。
分期类产品又如何突围
从用户与消费领域来看,趣分期、乐分期都是聚焦在校大学生,合作平台是以3C数码为主。马上消费则锁定在白领人群,切入租房、教育领域。花呗面向所有所有的支付宝用户,实物交易的电商平台为主。可见,走出淘宝系的花呗正暗中围剿。
分期类产品集中在校园市场,是抓住了国内在校学生无法办理信用卡的市场机会。无论是趣分期、分期乐,还是马上消费,第一单都要面签,分期乐与趣分期是校园经理负责,马上消费在重庆试点有三个门店。面签的目的还是实名资质审核,避免骗贷情况,方便催帐,从而降低坏账。但花呗与京东白条并不需要这一环节,但京东白条缺乏支付宝这样有市场影响力的工具,而不能走出京东系。
那现在的分期类产品如何突围?扩大边界是对的,但不意味着往所有的方向扩。比如买车、买房等大宗交易消费,其会渗透到产业链金融之中,在汽车后市场有专业的玩家将实物销售与服务进行捆绑,其性价比优势是分期类产品无法媲美的。
那还有哪些方向,笔者概括三个方向仅供参考:
√去平台化
分期类产品将合作方延展到平台(渠道)上游,即品牌厂家。毕竟平台是多方面的,而品牌厂商是唯一的,还有,渠道工具化优势比不过支付工具型。事实上,品牌厂商也看到这一机会点,海尔与红星美凯龙合资持牌的“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低频高质服务
现有的分期类产品都是集中在实物电商领域,而更广阔的低频高质服务还未渗透,如旅游、租房、教育、亲子、养老、医疗健康等领域。互联网消费金融创业者可以与服务O2O、OTA等平台合作,将信用消费与优惠折扣捆绑。不过,相比实物的信用消费,服务的信用消费面临的坏账风险会高。
√信贷提现
和信用卡消费一样,现在的分期类产品都是在交易端进行结算,不可提现,但信用卡套现已成常态。因此,互联网消费金融创业公司能否把这一灰色产业部分透明化、规范化,明确自己消费用途,变成小额信贷,这对消费者极具吸引力,但逾期和坏账风险是最高的,面临的监管风险也最大。
富贵险中求,分期类产品的职能渐变
其实花呗走出淘宝系对其他分期类产品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受限于花呗最高消费额度(目前上限为 3 万),多平台同时消费很容易出现超支,而如果未在分期还款期(每月1日-10日,当月应还金额不超过上月应还金额的90%),是不能享用分期服务的,这也是其他分期产品独立互不受限的原因,且他们会通过商家补贴折扣来进行拉新,工具化的花呗不会这么做。
补贴和业务量扩大,势必加大分期类产品的资金压力,因为大部分分期产品是未能持有银监会发放的消费金融许可牌照,所以不能吸收企业存款。我们能看到过去一年多来,分期类产品会密集融资。而花呗走出淘宝系,围剿分期分期类消费产品的同时,也一同造势培育网购信用消费,分期类产品要突围,需要加速抢占市场份额,靠融资那支撑垫付资金缺口已不可能。
所以大部分分期类产品会选择和P2P平台合作或者开设自己的P2P业务。近期,央行联合有关部委推出《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P2P平台必须备案,并将资金存管在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所以出于系统开发及运营成本的考虑,未来银行会选择有实力的P2P品台合作,多数P2P平台会经历关门和兼并的洗牌。
降息、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集体下滑以及A股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促使一部分闲置资金进入到P2P平台,而流动性管理及资金配置效率会成为P2P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对分期类产品利好,有良性可持续的拆借生态,此时站在P2P品台角度反观分期类产品已经渐变有信贷配置职能。
《指导意见》规定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要审慎甄别客户身份和评估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不能将产品销售给与风险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客户。事实上,大部分分期类产品未持牌,无法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导致了业务进展效率低,存在骗贷情况。接下来,他们有两个选择,一是接入巨头征信系统(腾讯征信、芝麻信用),还有一个选择讲大数据分析的故事。
责任编辑:Sup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