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南城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华南城网首页 > 热点新闻事件> 新闻公告> 详情

深圳五年时间淘汰1.6万家企业

来源:深圳商报 发布时间:2015-10-24 10:56:39 打印

标签: 深圳淘汰企业

  编者按

  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GDP同比增长6.9%,六年来首度“破7”。

  8.7%——深圳近日也公布了前三季GDP增幅。需要指出的是,深圳经济呈现稳步加速之势:此前的一季度增幅为7.8%,上半年增幅为8.4%。

  日前,深圳市长许勤概括深圳“十二五”经济转型升级体会,直言“在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我们搞好‘冬训’,苦练内功,在经济回暖的‘春天’到来时才能取得比赛的好成绩”。

\

  深圳工业保持着稳中有升之势。图为近日,位于深圳宝安区的长安标致雪铁龙工厂内,工人在组装DS汽车。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登摄

  这场“冬训”的核心,就是用“质量”理念统领行动,追求“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深圳商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深圳经济“冬训”报告》,探讨深圳如何经济转型强体魄,如何科技创新壮筋骨,如何改革突破打造新增长点。敬请垂注。

  深圳商报记者 刘虹辰

  “企业有生有死,这很正常。”谈到近来被热议的“企业倒闭潮”,深圳综合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昨日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经济“细胞”的新陈代谢,使得深圳经济转型更扎实、根基更稳固。

  深圳今年上半年清理淘汰低端企业1161家。在过去的五年中,深圳累计淘汰转型低端落后企业超过1.6万家。这些企业,有的关门了,有的搬走了,还有的转型了。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洪涛对本报记者表示,每年都会有服装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同时又会有许多新品牌诞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新业态的出现,品牌更新速度在加快,但有一点没有变:“深圳服装业发展态势非常健康,不影响基本面”。

  “不影响基本面”的判断同样适用于整体层面的深圳企业。在“倒闭”、“跑路”新闻频频传出的同时,深圳的企业总量不断在壮大。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深圳成立的企业总数共128.3万家。数据还显示,受益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红利,深圳企业极为年轻,多数企业仅有一两年历史。春节期间,深圳商报的报道是每十个深圳人就有一个人当老板,但仅仅8个月后,最新报道已变成为每七个深圳人就有一个当老板。这些新鲜血液,不仅提升了第三产业比重,而且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储备了生力军。

  正常转型:

  企业有生死,产业有消长

  是深圳制造业不景气吗?答案显然不是。

  在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深圳前三季度有一组经济数据格外引人关注: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27.68亿元,增长7.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增速1.6和0.5个百分点。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2968.86亿元,增长11.1%。这意味着,深圳工业保持着稳中有升之势,支柱行业表现稳健。

  企业有生有死,产业有消有长,这是深圳经济转型的平衡之道。郭万达认为,只看到消减,结论会很片面。比如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但加工贸易减少的同时一般贸易在增长,这意味着外贸结构优化明显。

  看到了消,也该看到长。尽管深圳过去五年淘汰了超过1.6万家企业,但与此同时,大量从事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从事创新金融、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的企业频频落地深圳,使得深圳企业数量的“长”远远大于“消”。

  经营者刘斌便是此消彼长的一个案例。2012年,经营10多年加工制造的他毅然关闭了在布吉的家电配套厂。他坦言:“工资上涨,房租上涨,外销市场不畅,上游企业倒闭等种种因素导致了做低端产业非常艰难。但是深圳市场氛围好,主动关闭加工厂,我也算走了一条转型升级路。”刘斌的转型盯上了跨境电商。2013年6月,刘斌创立了嘉和诚商贸有限公司,专门经营东欧国家的纯天然半甜型葡萄酒,采用微信推广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即使是选择了离开,很多传统企业还是将核心业务留在深圳,这也是正常的选择。深圳市经贸信息委一位专家指出,深圳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必定有一些企业综合考虑资源、空间、市场及成本等因素,选择向资源丰富、成本较低、更近市场的地区转移,但同样会出于成本的考虑,将管理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留在了深圳。

  在郭万达的眼里,政府的抓大扶小策略也加速了深圳企业的新陈代谢,比如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抓手,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华星光电、台积电、京东方、科大讯飞等重大项目取得实质进展,还比如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培育列入“专精特新”培育计划的中小微企业,形成了一批在细分行业内领先、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专精特新”企业梯队。

  冬训造血:

  辩证看危机,布局抢先手

  今年前三季度,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4898.13亿元,同比增长16.0%,占GDP比重39.6%。其中,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2%;文化创意产业增长13.2%;互联网产业增长19.3%;新能源产业增长12.0%;节能环保产业增长12.0%;新材料产业增长13.4%;生物产业增长14.4%。

  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这便是深圳冬训的成果,甚至可以用“危”中寻“机”来概括。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深圳经济遇到冲击,但深圳明确要“在保增长过程中,必须坚定地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市场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2009年,深圳率先落子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继出台发展规划。随后,深圳布局文化创意、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4年上半年,深圳再将节能环保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式确立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圳节能环保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4~2020年)》预计,未来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20年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

  确立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圳“十二五”还积极布局未来产业,这同样是冬训的成果。2013年后,深圳先后将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军工四个产业列为未来产业,2014年底又出台《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振兴发展政策》。

  培育这些新鲜血液,深圳舍得“真金白银”。深圳市经贸信息委的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统筹安排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1亿元。

  以未来产业为例,自2014年起至2020年,深圳财政每年将安排5亿元产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目标产值是从2013年的200亿元发展到2020年超过2000亿元。

  有效的政策扶持,再加上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红利释放,深圳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大量涌现。2015年8月25日,深圳商事主体突破200万户,改革30个月新增100万户。深圳市标准院商事登记与代码应用研究所所长谭丽表示,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深圳企业大多只有1~2岁,企业年轻意味着企业创新能力更强。统计资料还显示,深圳企业的增长速度和累计数,均已超过了个体工商户,而且一批新生企业具备了成为行业领头羊的潜力。据统计,深圳市生物产业2014年的产值规模突破千亿元,但领军企业七成左右都不超过4岁。

  外溢发展:

  品牌成利器 自信走出去

  衡量深圳企业数量的消长,或许还要跳出深圳看深圳。

  与投资深圳、落户深圳相得益彰的是,深圳品牌在追求高附加值的过程中,有重点、有目的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外溢发展。郭万达特别提到,深圳出现大量高技术含量、高投资密度、高附加值的产业,也出现了一批有国际话语权的龙头企业,对深圳经济而言是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和产业梯队。

  先说说高科技。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实地考察华为英国公司。深圳商报的报道是,英国已成华为第二主场。另一个现象或许更能说明深圳企业的国际影响力。本周以来,华为首设开发者大会,腾讯办起合作者大会,华大基因主导国际基因组大会,三家深圳企业瞄准的都是平台,力推的都是自己营造的价值链生态圈。至于合适的国际参照物,无非就是苹果、谷歌以及英特尔。可以预料的未来是,围绕着这些龙头企业,将会涌现数以万计的中小型企业。

  靠龙头企业,还靠产业抱团。10月1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内衣秀在上海光大国际酒店上演,深圳市内衣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张峰伟称“深圳内衣已经成为时尚产业”。亮相纽约,登陆米兰,深圳内衣对外频频以整体品牌走向国际舞台,对内则整体推广快速占领内地市场。张峰伟认为,深圳的低端传统制造业正在消亡,这是不争事实,但同时也在竞争中涌现大批时尚企业、时尚品牌,仅内衣产业近年来就有许多品牌企业将总部从广州、温州等地迁来深圳。原因很简单,深圳品牌对外的拓展能力强,凭借深圳整体品牌之力,深圳时尚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能力更强大。

  整体推进的不仅是深圳内衣、深圳服装,还有深圳钟表、深圳珠宝。深圳经贸信委主任郭立民表示,深圳下一步要抓住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重大机遇,顺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新潮流,进一步促进消费、转型、创新“三者互动”,这个转型升级的过程必然也是深圳企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机遇所在。

责任编辑:edit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南城网及其关联网站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前必须经本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华南城网(www.csc86.com)”方可进行转载使用,违反者本网将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焦点资讯

更多>

重磅专题

华南城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