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5-10-28 09:33:39 打印
这两天有一组含义丰富的数据被很多人忽视:
三四线城市用工需求大爆发,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7%;而一二线城市比上季度出现了下降。
数据来源于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报告》。
报告称,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第三季度的在线招聘职位数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7%以上,比上一季度12%显著提高,而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则比上一季度有所下降,分别为14%及15%。
为什么说这组数据值得重视?放在“两个下行”的背景下来看:
第一,10月公布的几个关键指标都不太理想,GDP破7,PMI仍处于荣枯线之下,整体就业形势也不乐观。三四线城市用工需求大涨是其中难得亮点。这显示前期高层的城镇化思路以及针对中小城市的政策在起作用。
第二,一直以来,三四线城市的命运被唱衰。举几个典型论调:
❶ 房地产市场被判死刑,几乎所有论者都在说一线城市的房子尚可一持,三四线千万别碰。
❷ 人口结构不容乐观,青壮年被大城市吸去,老龄化甚于平均水平。
❸ 即使像高铁这样的工程,有研究显示,短期内反而加剧了人流、物流向大城市流动,西部地区以及中小城市在高铁网络中被边缘化。
于是有人喊出“逃离你终将衰落的故乡”。三四线城市被极度不看好。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发布的这组数据,却显出了一些新的趋势迹象。
三四线城市用工增长,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及电子商务等行业上。这包含了两方面的信息。
一方面,高层提出城镇化,核心是“就地城镇化”,不是把人往大城市赶,而是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大城市的基建,该投的差不多都投了,现在转到了中小城市,因此以交通运输为代表的基建用工需求,在三四线城市表现明显。
另一方面,如果光是投资拉动,我们不敢说三四线有翻盘机会。硬件整好了,但人都走了,没用。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发布的数据显示,一个重要的变量正在三四线出现。
来看下面这个图表,看看互联网行业在三四线城市增长的恐怖数据。
大多数类别,三四线都比一二线增长快,电子商务更达到了100%以上的增长率。
“下沉”,成为当下互联网和互联网所搅动的传统行业的主命题。
新老巨头争先恐后从一二线城市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抢占市场。淘宝、京东电商下乡,在农村掀起刷墙广告大战。美团、饿了么为代表的O2O发力三四线城市。微博为了和微信形成差异化竞争,也实现下沉战略,将增长重点放在了三四线城市。
由于“互联网+”的效应,被互联网搅动的传统行业也在版图上出现了变迁。看看下面金融行业用工需求的增长情况。
同样呈现出三四线快于一二线的趋势。
中国互联网的拓展有两个方向,一是外出到海外市场,二是下沉到三四线。后者更为主流。
由于互联网变革的全局性、深刻性,它所聚集的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量级都将是无与伦比,因此这一变量的出现可能对三四线城市的未来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阶梯式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决定了区域发展顺序是:东部—中部—西部,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但新变量的出现,表明人力、资本等要素正在以飞快速度向三四线城市聚集。传统产业时代,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发展时间差,可能在这一波互联网大潮中被极度缩短。以电商、O2O为代表,中小城市有望前所未有地获得与大城市相似的起跑机遇。
LV,1992年在北京开设首家门店;16年后,在二线城市布点;20年后,延伸到三线城市。以“10年”为单位在拓展。
购物中心,1995年出现在大陆一线城市,5年后出现在二线城市,8年后出现在三线城市。以“年”为单位在拓展。
互联网企业则是以“月”甚至“天”的速度从一二线延伸到三四线。滴滴快车,一二线城市几乎同时上线,三线城市上线只在四个月之后,四线城市10个月之后。
当年老人家在东南沿海画了4个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真正放出异彩的只有深圳。因为它获得了上下两方面的认可。不仅有高层的政策导向,更有实实在在市场认可,以及资本、人力的聚集。其他三个,来自“下”的支撑不够。
三四线城市,上有战略导向的支持,下有互联网变革带来的市场机遇。
这可能是你故乡最好的一次“翻盘”机会。(作者 智库趋势严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