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南城网 发布时间:2017-01-10 14:52:22 打印
华南城网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欠缺核心技术,相关“秘件”为发达国家牢牢钳制。李克强总理在去年某个座谈会时曾举过一个生动例子: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而今,这一尴尬局面得以打破。2017五金生产迎来开门红,“中国造”圆珠笔头终于问世。
圆珠笔发明于1895年,我国于1948年开始生产圆珠笔。六十多年间,飞机、大炮、原子弹、高铁、航天飞船制造技术都已一一攻克,而看上去既普通又廉价的圆珠笔珠却迟迟未能实现自主生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圆珠笔生产国,光鲜数字的背后,却是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
别小看这不起眼的一个圆珠笔头,生产它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有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考验着中国制造的水平。
近日,这一尴尬局面终于被打破。太钢集团成功研发出圆珠笔头球座体所用的“超易切削钢丝”,打破了我国圆珠笔头原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其工艺技术及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实现量产并投放市场。
球珠虽小,却代表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水平和能力。作为制造业大国,这些年来我们攻克了不少重工业、军工业方面的高精尖项目,航天、高铁等已然成为中国名片,但民用工业方面却不能自主生产、创新升级。仅以五金工具、紧固件、焊锡行业为例,长久以来,美国、日本、德国品牌稳居世界前列。近年来,万马五金、晋亿紧固件、中实焊锡等民族品牌的不断涌现和发展,逐渐呈现出与进口品牌分庭抗礼的大好局面。如何让科技改造工艺路径、提升产品品质、精致国人生活,让“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阔步发展,应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大国到强国,一字之差,却需要投入更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小小圆珠笔折射出的,是我国制造业很多领域都面临的问题:虽然产业规模居世界前列、设备也是世界一流,偏偏做出的产品档次不高。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短期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可见,只有将一丝不苟、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融入生产、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国制造才能实现由量到质的突破。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在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强国”的路上,我们还是要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用“匠心”把“中国制造”推向世界领先的行列。
在美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德国倡导工业4.0的全球环境下,中国大胆提出了2025制造规划。“中国造”圆珠笔头成功问世,照亮了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之路。(华南城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