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艾瑞网 发布时间:2014-11-06 11:44:19 打印
随着11月11日的临近,一年一度的双11网购狂欢盛典的气氛也越来越浓,从2009年阿里巴巴首倡“双十一”至今,电商企业有哪些变化?未来将如何发展?
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时不断趋于理性,价格不再是吸引消费者的唯一因素,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开始为商家重视,商家和快递公司也开始不断调整参与双十一的方式和策略。
单一价格战变为综合实力PK
今年的比拼也在不断弱化价格的概念,比如,很多"剁手族"就发现,今年电商推出的优惠活动的力度也较为有限,那些先涨价再打折的伎俩在一些"价格助手"的帮助下现了原形。
每年的双十一,对平台运营能力、快递公司等都是一次考验。为了避免快递变"慢递",快递公司也在快速补充快递员,新增分拨中心——根据天猫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为备战双十一,与天猫相关的十三家快递合作伙伴新增分拨中心超过150个,增加操作场地超过200万平方米。
国家邮政局也在10月25日召集了国内主流快递公司开会,要求双十一期间不得发生特大"爆仓"问题,同时规定错峰收寄期不得超过10天。
物流急“囤人”
国家邮政局预计,今年"双十一"期间快件业务量将突破5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五成,最高日处理量将达到9000万件,比去年增长38.5%。面对海量的包裹预期,各大物流企业均提前为"双十一"储备人员,高薪招聘的帖子比比皆是。
跨境电商抢风头 进口商品更好买
双十一期间,这些跨境电商巨头们自然不会错过这场营销狂欢盛宴,均跃跃欲试,想从中分得一杯羹。
亚马逊美国等六个国家都开通了直邮中国的服务,国际选品超过8000多万种;本土化跨境电商天猫国际也不逊色,今年天猫国际、淘宝海外以及速卖通等首次参加双十一,也是阿里巴巴第一次把生态体系扩张到全球。
消费者购物习惯变迁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不到2500亿元。到了2013年,这一金额增至1.85万亿元,是2009年的7.4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此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至不到1.8倍。快慢不均之下,今年二季度,网络购物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首次单季度突破10%。
而随着网购在中国的日益普及,"双十一"渐成为"喜大普奔"的全民消费日。
到底谁的双11?
从业界的角度来看,今年双11最大的不同则是:这是谁的双11?
对于阿里注册"双11"商标一事,电商京东、苏宁等纷纷回应。京东称这是一种"借法律之名、行垄断之实的行为",而苏宁则称,"双11可以是你的,但市场是大家的!"同时,天猫也发布公告称:"希望全体电商及实体店一起参与,服务好消费者,而不是为了自身网站的利益,把这一节日变成靠攻击对手上位的好日子。"现在,离双11也就一周不到的时间了,今年这场与众不同的电商界年度大战之激烈程度也由此可初见端倪了
未来如何发展?
首先,在跨境电商频频抢镜之时,电商下沉也成为亮点。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告诉记者,过去电商更多关注一二线城市,现在要开始培育其他区域市场,尤其是县城。那些地区物流配送不发达、实体店也不够多,所以县城消费者对网购需求更迫切。
此外,O2O也成为电商和实体店共同探索的新领域。
结束语
近年来,“双十一”已被电商炒作成人为的销售高峰。但是,在电商风光的同时,发展的瓶颈也在逐渐显现。电商热衷于人工造节,诸如“816”、店庆、“双十二”等促销名目频出,价格战愈演愈烈,这对卖家并非好事。电商发展的初衷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才不过几年光景,电商生意也开始越来越难做。
根据支付场景可划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近场支付多应用于公共交通、自动售货机、商超等场景,而远程支付多应用与账单缴费,转账还款,在线购物的支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