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11-30 09:17:31 打印
外媒称,30年前,斯特劳斯公司开始在中国生产李维斯品牌牛仔裤,渴望充分利用看似无穷无尽、愿意用缝制衣服来换取一小时几十美分的劳动力。现在,这股劳动力源[-6.54% 资金 研报]泉开始枯竭。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1月23日报道,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劳动力短缺将迫使斯特劳斯公司和几十个其他西方品牌改造它们的中国业务,或者收拾东西离开。这些变化标志着全球化的新篇章,即自动化为王、贴近市场至关重要、全世界的工人和消费者的生活将再次被打乱。
报道称,变化的蛛丝马迹已经清晰可见。在中山的一家服装厂,激光取代了几十名用砂纸打磨李维斯蓝色牛仔裤的工人,这样能使牛仔裤有一种美国消费者认为很时尚的做旧外表。自动缝纫机减少了把弧线设计图案缝制到后裤兜上的女工的数量。数码打印机在牛仔裤上制作复杂的图案,而过去工人们是需要用网筛才能做到的。
李维斯牛仔裤在中国的主要供货商之一晶苑集团的首席执行官罗正亮说:“劳动力越来越昂贵,技术越来越便宜。”
报道称,虽然中国的经济下滑给了劳动力危机一些喘息,但晶苑集团的蓝色牛仔裤工厂所支付的工资仍要比市场价高20%。工厂还组织烹饪班和歌唱比赛,让员工保持愉快的心情。
上个月,中国宣布将取消执行数十年之久的限制大多数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但经济学家表示,这不太可能会给中国迫在眉睫的人口问题带来多大的影响,因为只有少数中国人希望要一个以上的孩子——而且新增的婴儿进入就业市场至少还需要16年时间。
由于担心中国会出现制造商外流的情况,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去年就呼吁在中国要掀起“一场工业机器人[-7.93% 资金 研报]的革命”。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动化市场。
报道称,展望2050年,对于全球的消费者而言,未来似乎喜忧参半。中国的低成本生产帮助美国、欧洲和本国抑制了通货膨胀。自动化能否像中国的农民工那样有效地压低成本尚未可知。但消费者应该期待今后会有更多的选择、更迅速的交货、还有也许对环境的更少危害。
有些技术人员甚至认为,到2050年,3-D打印技术等发明将产生巨大的影响。那时的世界,打印机可从几乎无穷无尽的选择中喷射制造服装、食品、电子产品和其他网上订购的商品,参与生产的工人要少得多。
香港联业制衣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李国权说:“2050年,你可能在家就会拥有一台3-D打印机,生产所有你想要的面料。这会使我们过时。”在美国销售的每6件衬衫——从香蕉共和国到布克兄弟——中,就有1件是该公司制造的。
中国极其廉价的劳动力的终结正在推动着技术的进步。这将使中国不再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口味——同样也是技术变革所带来的——也弱化着中国的作用。
报道称,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需要定制产品,无论是符合个人基因的药物还是符合个人口味的精酿啤酒。这使得与市场保持一定距离越来越成为一种劣势,尤其是从中国订购数量巨大的货物、需要等待一个月由船舶运输。工厂很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分散,这样它们便能更加贴近客户,无论他们在哪里生活。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一名贸易专家加里·赫夫鲍尔说:“相比劳动力成本,物流、税收和营销可能会变得更加昂贵。所有这些都将使中国的吸引力降低。”
报道称,审视斯特劳斯公司所面临的抉择可以为中国人口结构转型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供一个窗口。这家有着162年历史的公司最初只在美国生产,直到20世纪60年代,其牛仔裤成为美国西部的象征,受到全世界的青少年追捧。
斯特劳斯公司是在1966年第一次在香港开始海外生产的。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随着低成本国家争夺外国投资,它扩大了在墨西哥、欧洲和亚洲的生产规模。20 世纪80年代初,牛仔裤需求下降,总部在旧金山的该公司解雇全球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并积极向海外转移以降低成本。1986年,斯特劳斯公司开始把生产线转移到中国。
报道称,中国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依赖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大幅增长,在1980年到2015年间增加了3.8亿。数以亿计的中国农业人口走向城市的制造业岗位,这对于农民工来说是前进了一步,纵使按照国际标准来说,其劳动报酬是很低的。
从1980年到2007年,中国的对外运输量增长了约6700%,中国还于2007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当它们发现了中国之后,在欧美工厂推行自动化以降低成本的制造商便停止了脚步。斯特劳斯公司的执行副总裁戴维·说:“机器无法与之竞争。”据商业研究组织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直到2002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还只有每小时60美分。
报道称,但是,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最近达到了峰值。其所谓的人口红利已经开始变成一个人口拖累。联合国估计,到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2.12亿——差不多相当于世界第五大人口大国巴西的人口总数。
报道称,过去10年间,随着工人们要求更高的报酬,工资和福利一直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尽管今年由于经济下滑,工资的增长幅度可能会缓解,但在今后的几十年里,随着工人数量的急剧减少,压力势必增加。